【MyTolek 親子話題】成為孩子心中,最親密的人!
一位離了婚的媽媽來找我,說孩子周末都會到爸爸家住兩天,可是回來後,
生活習慣變得很不好,拼命要看電視,說話也不聽,東西又亂丟,
真擔心孩子變壞,於是我就得對他更兇才能矯正行為。
我問了媽媽一句話:你覺得,在孩子心中,最親密的人是誰?
媽媽說:應該是我啊!我鼓勵了一下她:那就放心了!
因為最親密的人,影響孩子最多;最親密的人,孩子就跟這個人越像。
孩子短暫的變化,不代表就是變壞,他只是一時嚐到了甜頭,只要你蹲下來跟他好好說話,
說出你心裡的期待,深深的擁抱,孩子就會懂得。
有時候,我們明明是孩子最親密的人,卻做了很多不對的關心行為,
反而把孩子推遠了,最後降低了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。
有時候父母不自覺的做了一些事,自己認為是關心,是對孩子好,
但孩子卻是非常的討厭,這種代溝,你一定要知道,因為會深深的影響親子關係!
以下八種行為,孩子非常有感:
1.將孩子的隱私告訴親朋好友
孩子總有些壞習慣,有些爸媽可能念破了嘴,也改不了孩子,最後在眾人面前說,
"他不愛換襪子有腳很臭;他房間都不收!是個髒小孩!"希望給孩子一些教訓,可是卻會傷了
孩子的自尊!
2.跟孩子說"我說這樣就是這樣!都是為你好"
權威教育,速食沒有太多時間講道理的教養,會讓孩子長大之後更叛逆!
3.你比較大,要讓弟妹!
家中的排行,不是孩子可以決定的,爸媽在爭執時,可能會出現不公平處理的語言,
切忌別說"你有讓沒爭,我就會愛你喜歡你!",會讓孩子的價值觀混淆。
4.不相信孩子說的是真話
父母傾聽的方式,如果第一時間是用懷疑的方式,"真的嗎?",
將讓孩子變得更不愛說,覺得"反正我講得你又不信!",
搞道孩子只喜歡跟同儕在一起,只願意跟同學分享。
5.用取笑揶揄的方式,想讓孩子改正行為
你看!沒力氣常跌到,就是因為不吃飯!;羞羞臉,還在吃奶嘴沒戒尿布,
像個小baby一樣!有時候一些話從家長口中出來,非常容易讓孩子有無助感,
孩子原本期待有爸媽的支持,可以慢慢修正,但爸媽用取笑的方式,
孩子的行為會變得更退化,更沒有自信。
6.爸媽可以打罵,孩子不准打人
很多幼小的孩子,會出現動手打人的行為,我們一定急於告戒,
但是有時候我們出手修理他們,反而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,這種”別人可以,
但我做了有嚴重後果”的感覺,在兒童心理非常的矛盾複雜!孩子得建立規則,
找到有效的處罰喝止,但是盡量避免體罰。
7.雙重標準
家庭裡有雙重標準,也是孩子很討厭的事!例如”爸媽自己可以玩平板手機,
卻跟孩子說玩這個對你不好!”,”爸媽吃薯條飲料,卻跟孩子說這個對健康不好”,
你應該不難發現,當孩子越大之後,他就會開始問你:”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???”
8.眾人面前逼著認錯
這種讓孩子沒有台階下的教養行為,常讓孩子更反抗,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,
有時反而更不知所措的回頭打父母,讓你更生氣!我們都想把孩子的行為引導好,
但別忘了,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有自尊,你不喜歡的,他們也不喜歡,
別因為要教好,給自己或給孩子太大的壓力!
資料來源:http://goo.gl/IFA5zC